“火洲”吐鲁番:打造文旅产业升级版 建设特色旅游目的地
| 招商动态 |2016-09-12
在中国广袤的国境内,新疆这片神秘而富饶的土地,一直都对人们有着强大的吸引力。然而其中最为游人所熟悉的吐鲁番,近年来却也出现了旅游产品结构老化、供给质量不高、基础设施不配套等问题,为了克服“守摊子”“吃老本”的状况,吐鲁番市加快推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,正着力打造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升级版。
在深化改革发展的道路上,吐鲁番不断推动旅游规划和基础设施升级。2015年全市旅游人次达512.5万,旅游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20.39%。目前,吐鲁番着眼市场需求和旅游产品供给相匹配,本着增强“特在历史、特在自然、特在民俗、特在文化”的意识,正全力打造精品景区和特色旅游目的地。
特在历史
吐鲁番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,早在新石器时代,距今六七千年前,就有了人类活动。吐鲁番充分发挥作为文化大区,历史上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交汇点的重要地位,围绕丰富历史文化,特别推出了历史文化游产品。
吐鲁番先后推出涵盖交河故城,高昌故城的丝绸之路世界文化产品线路。“夜游交河”“夜读苏公塔”等夜间旅游产品,填补吐鲁番没有夜间旅游产品的空白。
为完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相关配套,吐鲁番打造出特色的旅游名镇、名村和历史文化街区。丰富和提升了景区内涵,传承了吐鲁番古老的历史文脉和自然遗产。
特在自然
在统领旅游工作全局时,吐鲁番紧紧围绕“保护第一,永续利用”的方针,严格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,大力实施生态旅游建设,以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为先导,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、促进环境保护与旅游协调发展为目标,旅游环保工作扎实开展。
在景区景点规划和开发建设中多做减法、少做加法,最大可能保持吐鲁番旅游资源的自然美和生态美。始终遵循“规划先行”和“在保护中开发,在开发中保护”的原则,坚持“既要金山银山,也要绿水青山”。高起点、高水平、高效益做好旅游规划。在景区开发建设中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,针对目前开展的大交河景区、大火焰山景区的建设,严格执行环境评价体系要求。始终坚持“环评先行”的原则,确保旅游项目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两个可持续协调发展。针对葡萄沟景区建设情况,严格执行未经管理部门同意,不动一砖一瓦的规划要求,确保景区自然和生态。让国内外游客在游览吐鲁番特色民俗文化的同时,感受吐鲁番自然风光的奇特与自然。
特在民俗
结合吐鲁番自身特点,持续推出一批特色鲜明、吸引力强、具有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旅游新产品和线路,深入挖掘吐鲁番“瓜果之乡”的特色。进一步打响吐鲁番旅游品牌。培育出“新疆第一春•吐鲁番杏花季”“新疆第一鲜•吐鲁番桑椹季”“葡萄采摘季”等产品,得到了游客普遍好评。吐鲁番还利用独特的气候条件,推出“沙疗养生游”旅游产品,疆内外游客纷至沓来。推出木卡姆歌舞水果盛宴等产品,引起游客较大反响。
为凸显吐鲁番“歌舞之乡”的魅力,发掘吐鲁番特殊优势。吐鲁番招商引资8000万元建设吐鲁番大剧院,预计今年年底将完工,建成后可同时容纳1400名观众观看演出。组建乡(镇、街道、场)农(居)民文艺演出队141支,常态化开展吐鲁番木卡姆、那孜库姆等旅游文化活动,延伸发展农村文化大院乡村游、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助游、城乡特色美食体验游等新业态。培育的“杏花小夜曲”、“葡萄小夜曲”等文化产品,已经产生积极效果。引导市、区县歌舞团,编排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》《宝地》等精品舞台剧,帮助企业打造《吐鲁番盛典》,成为“永不落幕的吐鲁番形象”和“流动的新疆礼物”。
为展现吐鲁番特色美食元素。吐鲁番特别编辑了《吐鲁番美食之旅》,开发“美食游”新线路;完善“火洲食谱”,推出了“葡萄宴”、桑葚宴等新菜系,形成集特色食材、餐具、餐饮产品、餐饮生活方式于一体的餐饮文化新体验;大力发展馕、斗鸡产业,建设了民俗美食风情夜市、打馕一条街、牛肉面一条街,着力推进特色餐饮、农家乐、家庭旅馆标准化、特色化建设,建立健全特色餐饮业体系。
特在文化
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,把旅游富民战略与“文化普及、文化生根、文化品牌”战略有机融合,积极开发具有吐鲁番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,努力营造出独具吐鲁番人文魅力的旅游产品,拓展旅游产业发展的大格局。
为发展“一体多元、融合开放”的现代文化,打造旅游文化产业综合体,挖掘好一体多元文化内涵。吐鲁番建设了现代文化引领和全域旅游示范园,鼓励和扶持杉杉旅游、湖北卓越等大企业、大集团入驻园区,开发、建设吐鲁番大剧院、丝绸之路宝玉奇石博览中心、文化馆(麦西热甫保护中心)、图书馆、体育馆等旅游文化产业重点项目,同步加快项目景点化打造,丝绸之路宝玉奇石博览中心项目8月20日如期投入使用,拟申报4A级景区。
建设乡村全域旅游新景点,深入开展“一乡一品牌、一村一特色”特色文化乡(镇、场、街道)、村(社区)创建活动,建设文旅融合型新载体,建设了木卡姆村、打馕村、乐器村等156个特色文化村、30个特色餐饮村和955个农村文化大院,催生了赏花游、采摘体验游等旅游文化新业态,新产品,引导各族群众形成了亦农亦旅、亦文亦旅的旅游文化生活方式。新建了“交河情人谷”、交河环道、交河故城和高昌故城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,巩固了交河、高昌故城申遗成果。
依托文化传播,开展旅游营销,在湖南省对口援疆前方指挥部的大力支持下,湖南卫视拍摄播出了《爸爸去哪儿•第三季—吐鲁番专辑》,增强了吐鲁番旅游的影响力和吸引力。开展 “带本书到吐鲁番”公益旅游活动,截至目前,5万余名游客参与,捐书6万余册,捐赠文体用品价值达20余万元,无偿赠送给葡萄沟中心小学、恰特卡勒乡、艾丁湖乡、吐峪沟乡等多所“双语”学校。
围绕民俗风情游,规划建设木卡姆艺术馆等项目,体现吐鲁番特有的生土建筑特色。推进旅游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。采取“旅游+文化”等模式,推进旅游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。设立20亿元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基金,推行旅游PPP投融资模式,有效突破项目建设资金瓶颈。开发特色民间文化产品,加快民族乐器、刺绣等旅游文化产品设计和专业化生产,推出《吐鲁番盛典》等系列精品舞台剧和《阿娜尔汗》等一批影视作品和娱乐节目,增强民间文化旅游的吸引力。近些年,累计投入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资金12亿多元。
近两年,全市打造特色旅游村镇27个,拉动8100余户、4万余人就业,人均年增收6800元以上。推动旅游扶贫,引导18个重点贫困村组建打馕合作社,566家农户参与打馕产业,户均年增收9500余元。吐鲁番正朝着建设“新疆大客厅”的步伐不断迈进。